你知道的“光伏+”
是不是上面建光伏電站
下面種牧草、種人參
養羊、養雞、養牛、養蘑菇……
今天給大家介紹下“光伏+”的新成員
“光伏溫室大棚”
上面發電、中間種菜
下面還養了魚
百果園、香草園、花卉藝雕......
一起去看看國家電投碳中和“光伏+”的新模式
最近,能源行業流行著兩個熱詞:“碳達峰”和“碳中和”。而節能減排是“碳中和”的一個有效形式,要說節能減排,由中國電力中電新能源福建開發公司在廈門市同安區打造的國家電投廈門中電光伏項目的“光伏+”模式有話說。
大家都知道農光互補,上面發電,下面種草種菜。福建開發公司農光互補不一樣,上面發電,下面種菜,再下面還養魚,電站通過合理設計布局,利用棚外空間,植入百果園、香草園、花卉藝雕等,開放研學體驗,休閑觀光。這個模式我們稱之為“光伏+”模式。
電站通過建設新型智能溫室大棚,在大棚頂部鋪設光伏組件發電,既提供清潔能源,又滿足現代設施農業種養條件。同時,對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引進歐洲“魚菜共生”立體循環智慧種養技術,養魚過程中產生的排泄物、殘餌等,通過沉淀、過濾和有益微生物轉化成蔬菜生長所需的養分,從而將水中的廢物變廢為寶。養魚的水經過植物根系的吸收凈化,再將水重新注入魚池,從而實現了水資源的循環利用。這種智能種養方式既能實現零排放、零污染、零重金屬、零農殘、零抗生素“五個零”,又能大幅提高蔬菜品質和產量,為廈門市民提供綠色健康農產品。據初步計算,電站這26個大棚,每年可發電約1288萬度,蔬菜瓜果產量約420萬斤,魚蝦約500萬斤。與同容量燃煤發電廠相比,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約1.22萬噸、二氧化硫347.94噸、氮氧化物約173.97噸。
除此之外,還有以下幾種常見的“光伏+” 光伏+養殖
說道光伏+養殖,云南國際在石林北大村光伏電站實施光伏養殖綜合利用項目,積極探索“光伏+”綜合利用以實現養殖附加值最大化。在石林北大村光伏電站方陣區養殖高原鵝,利用白鵝的飼草性開展光伏電站生物除草,豐富云南綠色能源產業內涵,為云南省打造“綠色能源牌”做出了積極貢獻。
光伏+生態+扶貧
在湖北孝感,上海電力開發建設的孝感光伏電站,通過成功實施“政府+企業+貧困戶”的運作模式,打造集生態富民、光伏發電和特色漁業養殖為一體的循環經濟示范基地。將水產養殖同光伏發電二者進行立體結合,開創了水下養殖和綠色發電的雙贏新模式,是集現代農業種植,復合型養殖為一體的綠色環保能源示范項目,項目助力約100戶低收入戶脫貧,有力推動了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的步伐。
在云貴高原海拔約600米的山頂,30兆瓦地面集中式光伏扶貧發電項目。成片的藍色光伏板與紅土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仿佛現代科技與生態文明的完美融合。項目公司每年將產生360萬扶貧資金,以每戶每年3000元計算,可以助力1200戶貧困家庭脫貧,讓貧困人口持續獲益20年。
- 本文固定鏈接: http://www.jsmslc.com/?id=2030
- 轉載請注明: admin 于 千淘萬漉 發表
《本文》有 0 條評論